您所在的位置为:新闻中心>>新闻中心>>正文

国际药界巨擘加盟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时间: 2007-08-22 14:53 字号:|| 点击:

我国科学家发现全球首个非肽类小分子B型G蛋白偶联受体激动剂并在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领域取得开创性进展的消息,由《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披露后,引起了海外主流媒体、医药界和民间的广泛兴趣,包括法新社、路透社、《华盛顿邮报》及布隆博格在内的许多新闻机构和专业网站相继进行了专题报道,涉及近二十种语言(或国家),除美国、日本、欧盟国家和韩国外,还包括印度、阿拉伯地区、巴西和印尼等国家或地区。

《美国科学院院刊》于2007年元月16日以“From the Cover”的形式发表了两篇有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小分子激动剂的论文,其中另一篇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与美国辉瑞公司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但其先导化合物无体内活性。国际著名代谢病学家S.R. Bloom专门为此撰写了评论,高度赞扬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重要研究领域里所取得的科学突破。在此背景下,有多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来函表示希望参加这一“振奋人心”的研究项目。经考虑选择,决定聘请两位国际药界巨擎作为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科技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分别是:前瑞士罗氏公司资深副总裁Tamas Bartfai教授(美籍匈牙利人)和前美国辉瑞公司全球研发资深副总裁Simon Campbell博士(英籍)。包括2005年聘任的八名成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科技顾问委员会目前由十名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专家、风险投资家和药事管理资深人士组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研究员认为Tamas Bartfai教授和Simon Campbell博士的加盟将有效地扩展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创新药物研究的战略视野,增加下游开发的经验,促进对外合作的步伐,提升国际竞争的能力,使我国在世界医药创新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Tamas Bartfai教授(美籍匈牙利人)1973年毕业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6年被聘为神经化学教授,1992至1997年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神经化学及神经毒理学系主任,1996至2000年担任瑞士Hoffmann-La Roche公司资深副总裁,此后一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工作,目前是该所神经药理学系主任并兼任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教授。Bartfai教授在其30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先后发表了300多篇研究论文及专著,获得了多项国际著名科学奖项,如Eotvos Prize、Svedberg Prize和Eriksson Prize等,2005年因在神经多肽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被授予“AAAS Fellow”殊荣。他先后领导开发了多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雷氯必利(Raclopride)和瑞莫必利(Remoxipride)等。现为匈牙利科学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

 
Simon Campbell博士1965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70至1972年他在巴西de São Paulo大学执教,此后加盟美国辉瑞公司,1998年退休前担任该公司全球研发资深副总裁。Campbell博士迄今已经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及专利,作为主要组织者领导了多沙唑嗪(Cardura™)、苯磺酸氨氯地平(Norvasc™)及昔多芬(Viagra™)等创新药物的开发。1989年因其在药物化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受到英国皇家化学会的表彰,1997年荣获美国化学会Herschberg奖及美国工业研究协会成就奖,199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2年当选为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2006年被英女王列入其寿辰荣誉名单(CBE勋章)。Campbell博士还担任过英国皇家化学会会长,目前是全球多个科学咨询机构的成员,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疟疾专家委员会主席一职。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免费筛选方式调整公告 下一篇: 第三届全国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研讨会在沪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