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为:新闻中心>>新闻中心>>正文

《张江十年》刊文:昔日神农 今时药谷

时间: 2015-02-04 14:56 字号:|| 点击:
摘要:2003—2013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与快速发展的十年,为记录张江发展历程,我们编撰了《张江十年》(2003-2013)一书,着力展现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优秀企业、创新创业者、各级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艰苦奋斗的精彩故事,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现将部分稿件予以发布,与各界人士分享张江的精彩故事。

文/王明伟

1994年,这里很荒凉。一路前行也一路见证,很多人来了又走了,真正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的不多。留下来的我们既是同事又是战友,坚持不懈的原因很简单即希望在张江成就事业。

2003年至2013年见证了“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从无到有的历史进程。

把它放上世界地图

说起张江,给人的印象可能更多是通过各种政策引导来吸引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而建设“国家化合物样品库”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张江生物医药基地是全程参与、可谓“共建”的。

作为药物创新的源头,这个平台在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即便如此,张江还是高瞻远瞩以其特有的胆识给予很大力度的投入。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支持,这个药物发现的资源平台经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初步享有国际知名度,来自海内外的科研人员纷纷前来参观交流,接受服务或构筑合作。

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包含位于张江的核心库和6个分布在京、宁、沪、杭的卫星库,今后基此要扩展成区域性的资源中心,使参与单位从目前的7家扩大到30多家,包括港澳地区,通过资源整合和协调应用来充分发掘化合物样品的药用价值。

这个公共资源平台在张江能够首战告捷有很多的因素。首先是得益于国家的创新战略——化合物数量和结构多样性代表着药物源头创新的物质基础。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体现了国家意志。其次,这个项目伊始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一路走来给予了不少非常务实的帮助。再者,张江从90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规模,接下来如何保持其前进势头和创新优势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的概念和实施也许是众多答案之一。这个举措为张江在药物创新的最前端进行了无法复制的布局,丰富了其作为“中国药谷”的内涵,符合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最后,样品资源平台代表了创制新药的一种基本能力,关系民生,给力健康,其长远意义显而易见。

今天,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存在之必要性得到了公认,正在引领我国药物的源头创新,从而也把张江,特别是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放上了世界地图,令人自豪。

尘封以往 追寻梦想

学成回国屈指已有两个10年:前10年是创业,后10年是创新,为的都是圆梦——做出中国创制的新药来。其实,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花20年时间坚持梦想,首先不易,而最终如能做成,更加不易。其间不光是要耐得住寂寞而且要挡得住诱惑。像我们要把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放上世界地图就是一种梦想和使命。任何梦想一定要有可实现性,要由一个个小小的梦汇聚而来,就像积水成河、百川入海那样。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伐地践行。我们有一位在职10年的老员工,他并不出类拔萃,但做事踏实。有人问他在这里忙乎了10年后的最大感触是什么,他答曰:“跟着这个团队从来只向前看,绝不往后看,做得出事情来,一直有奔头。”他说的奔头就是小小的梦,怀着梦,一路前行,不问过往,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张江在过去的这10年里已经被很多人认可为创业的沃土,相信今后张江会成为创新的乐园。张江的价值应该是帮助他人实现创新,通过创新获得社会效益,再通过社会效益产生经济效益。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中国梦”。

2012年秋,药物研究与研发领域的泰斗、《药物发现的未来:谁来决定治疗哪些疾病》英文版原著作者塔马斯教授第二次来申,来到我和同道一起呕心沥血三余年建成的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在这个设备先进、环境优雅、充满文化和大气有致的科研设施里,塔马斯像往常一样,毫无赞美之言,但却跟我走完了全程的4个楼面。即便我从多位第三方那里对塔马斯的褒扬时有耳闻,但迄今他从未当面说过一句关于我的好话。相反他总是那么的具有批判性,他的反向激励和充满智慧的交流在你时感汗颜的同时又是那样的振奋,品味着感悟和领悟的滋味。那天丁健院士宴请塔马斯伉俪,在驱车前往思南公馆的路上,他从前排座位上蓦然回首,说道:“明伟,你需要一句口号!”当我还在诧异时,他不紧不慢地从裤袋里掏出一张空白便笺随手写道:“国家化合物样品库:明日新药之源。”我顿时醒悟,体验到他心中的认同、骄傲和期许,这种坚定而远瞩的目标不正是我们对未来最好的鞭策吗?从那时起,这张便条就贴在我的桌前,每每诵读回味——真不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比此更为深切的赞许了。

追求极致 蕴育文化

科学超越性别、年龄、肤色、国界、宗教和政治,是对真理的揭示,它与人类通过艺术来追求美感并无二致。Peter K. Vogt院士不仅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是很有造诣的水彩画家。他目睹了国家化合物样品库的发展历程,以其司标的8种色彩为元素创作了一幅图画。由于司标中含有的红色荧光难以被通用的铅画纸所展现,他耗时半年试用了不同材质的纸张,最后找到了一种合成纤维成功作画,那时他已经79岁了。一位大师级的科学家对一幅画如此执着,对美感怀有极致的追求,这是什么?这是流淌在创新血液中的文化。

我们留得住很多一流人才,一方面是得益于创新的环境,另一方面是沉浸在文化的熏陶。这里时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造访,不乏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大家讲科学、论技术、听演讲、谈人生,使人体验到一种与真理对话的感觉。这样的人文环境,不是那么容易创造的。毕竟,有了“五斗米”之后,人生还有精神层面之需求。

张江的未来在于文化创新

张江现实的文化实质上就是海派文化,它可以出成果,育人才,但是出不了震撼历史的大牌。

张江现在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掌握前沿技术的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整个服务体系也逐渐健全,可以说挺吸引人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没有出现在张江?这与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张江的海派文化的确有一种接纳性,但缺乏创新动力,不具有冒险精神,小富则安,但求平稳发展。所以,培养以创新为荣的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每做一件事情不但与前不同而且也与众不同,你可能真的就进入一种日思创新的境界了,因为你永远都有质疑,永远都在琢磨新鲜事物。这不光适用于科学研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应该有创意。像乔布斯,他的成就不仅仅是产品,而是一种文化;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人“置世界于掌中”——无论你在哪里,只要有无线网,世界就在你的身旁。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创新。而张江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呢?我们现在总拿美国硅谷来做比较,可知硅谷精神之实质就是永远成为别人的参照系,这个十分厉害,不可小觑。

收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获上海市最具创新力服务机构奖 下一篇: 《药物发现的未来》一书荣列“中国好书榜”